当前位置: 主页 > 活动 > 详情
今日要闻!杜阳等:银行如何应对信用风险分类标准调整?

今日热点网   2023-02-13 21:56:45

中新经纬2月13日电 题:银行如何应对信用风险分类标准调整?

作者 杜阳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

马天娇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


(资料图片)

2月11日,银保监会、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《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,进一步优化信用风险管理框架,完善信用风险评估标准,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,不断夯实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“压舱石”。

《办法》从多方面改善现有风险分类体系

一是扩大信用风险管覆盖的资产范围扩张,将风险分类对象由贷款扩展至承担信用风险的全部金融资产。

二是调整重组资产的风险分类要求。明确重组资产定义,重点对“财务困难”和“合同调整”两个概念作出详细的规定;将重组观察期由至少6个月延长为至少1年;不再统一要求重组资产必须分为不良,但应至少分为关注;对多次重组的分类作出明确规定。

三是明确风险分类的客观指标和要求,贯彻以债务人为中心的风险分类理念。对非零售金融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应以评估债务人的履约能力为中心,债务人在本行债权超过10%分类为不良的,该债务人在本行所有债权均应分类为不良;债务人在所有银行的债务中,逾期超过90天的债务已经超过20%的,各银行均应将其债务归为不良。

四是厘清金融资产五级分类与会计处理的关系,对特定情形提出具体要求。例如,从逾期天数看,《办法》规定逾期超过90天的债权,即使抵押担保充足,也应归为不良;从信用减值看,《办法》规定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资产应进入不良,其中预期信用损失占账面余额50%以上应至少归为次级,占账面余额90%以上应归为损失。

五是细化实施时间与范围,合理设置过渡期,提出差异化实施安排。《办法》的实施或在短期内对银行业不良资产情况产生负向冲击,使得部分存量风险有所显现,当前银行业整体拨备覆盖情况充足,可以熨平风险的短期波动。

从长远角度看,《办法》使银行信用风险情况更加透明,有利于中国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定。

推动商业银行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

银行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,信用风险更是银行面临的最重要外部风险之一。长期以来,监管部门高度重视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,不断优化信用风险分类原则,先后出台《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》《贷款风险分类指引》,明确关于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标准,将次级贷款、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定义为不良贷款。

在监管指引下,银行业积极优化风险管理框架,提升风险管理能力,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银行业肩负支持实体经济复苏和保证金融系统稳定的双重使命,在增加信贷投放的同时,坚守风险底线。

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,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,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.66%,延续了2020年三季度以来的下降趋势。随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不断调整,信用风险管理将涉及到更多的金融资产。截至2021年末,42家A股上市银行金融投资资产共计64.9万亿元,较2012年增长317%,年均增速高达17%;金融投资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高达28.6%,较2012年提高约12个百分点。

整体来看,仅对贷款进行五级分类认定,难以把握当前银行业的信用风险状况。此外,巴塞尔委员会于2017年4月发布《审慎处理资产指引》,强化针对不良资产和重组资产的信用风险管理力度,进一步拓展覆盖范围,明确判定标准。

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取得突出成就,但系统化的风险管理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。在国内银行业快速发展和国际监管不断趋严的背景下,监管部门出台新的监管规定,充分体现了监管规则制定的时效性,对推动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、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,具有重要意义。

银行业需要积极推动风险管理转型

一是扩大信用风险管理范畴,贯彻全面风险管理理念,将其作为提升银行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。要全面加强表内外信用风险管理,将“以债务人为中心”的风险分类理念落实到信用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,准确识别各类金融资产所蕴含的信用风险,并对其进行精准计量;同时,要按照“穿透管理”的原则,加强针对最终债务人的识别,并将其作为信用风险判别的基础进行统一管理。

二是重点加强针对重组资产的信用风险管理,避免针对重组资产的“一刀切”式判定。要按照《办法》对于重组资产的分类划分和观察期安排,重整重组资产信用风险管理的模式和流程,更加规范和精准地划分重组资产类别,为培育风险共担的新型银企关系奠定基础。

三是要提升风险管理的数字化水平,将新的风险分类标准迅速体现在风险管理系统中。提高风险计量模型结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,强化自动化和数据分析能力,建立端到端的金融资产信用风险管理流程,降低风险管理成本。(中新经纬APP)

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,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,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。

责任编辑:王蕾

【编辑:王永乐】

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