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近期全国多地夏日炎炎,在室内吹吹空调、喝点冰镇饮料,是不少人的“自动选择”。但有些人却无法享受这样的“待遇”,他们的合法权益与身心健康,不应被人们忽视——他们就是在酷暑之下,仍坚守在街头工作的环卫工人。
据九派新闻报道,最近有网友发视频称,在安徽合肥一马路上,一位环卫工人身着长袖长裤工作制服,顶着35℃的高温在街头工作,汗如雨下。至于不能更换短袖衣服的原因,按照他的解释,是公司有统一规定,不能不穿长袖长裤,不按照规定穿的话,还会被罚钱。
个别公司要求环卫工穿长袖长裤,可能既有安全保护上的考虑,也有防晒的原因。对此,我们不能只聚焦这一个案,而是要看到,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。包括环卫工在内的很多户外工种,如需要高空作业的维修工人、工地上的建筑工人,同样可能要面对在高温天气下工作的问题。
媒体已经曝光的相关问题,说到底,还是因为相关部门对基层劳动者的权益不够重视。在一些城市卫生管理者看来,只要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,保证环卫工人收入,就“万事大吉”了。然而,他们却忽视了:在酷暑中,户外工作者有多么不适,可能会受到多么大的伤害。他们往往是被忽视的群体,难以为维护自己的权利有力发声。
判断一座城市是否文明,不能光看有没有高楼大厦,街道上的行人是否衣着光鲜亮丽、行为礼貌,还得看那些弱势群体尤其是基层劳动者,是否得到了足够的尊重,是否获得了应有的权利。如果有环卫工在烈日之下晕倒或患病,不仅是其个人的悲剧,也暴露了这座城市及相关部门的管理问题。对此,绝不能有“无所谓”“放任不管”之类的冷漠心态,而是要拿出真诚的态度和切实的政策,保障环卫工等劳动者群体的尊严与利益。
面对这一情形,我们需要思考,如何才能给予这些户外劳动者更周到、更人性化的保护。此前,一些城市的做法值得借鉴,比如为酷暑之下的建筑工人发放“高温津贴”,还有一些地方明确规定,在极端天气里,用人单位要避免安排劳动者户外作业。
同时,相关部门还可以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充足的劳保资源。比如,在街道旁增设爱心亭等休息场所,既为户外劳动者提供遮阳、避暑的空间,也能让他们在劳累之时,喝口水、休息一会。在爱心亭中,还可以为户外劳动者提供绿豆汤、防暑药品等。这种人性化关怀,体现的是对劳动者的尊重与保护意识。
此外,还可以对工作服的材质等进行改变,使其更为轻便、透气。据报道,东莞市清溪城管分局就已为户外工作的环卫工提供了全新的工作服。有环卫工就表示,“对比旧工服,这个新工服面料比较薄,也透气吸汗,穿上凉快多了”。类似改变,能够让劳动者真正感受到浓浓的关怀,减少工作时的不适感。
这些做法,让人感受到了城市政策的温度。希望通过这次媒体的曝光,相关机构能有所改进,给予户外工作者更多尊重与照顾。
(作者:黄帅,来源:中青评论 )